微信公众号
首页 ›  信息服务  ›   粮油期货
玉米 2300元/吨附近有较大压力
玉米 2300元/吨附近有较大压力
时间:2024-10-29    来源:期货日报

目前全球玉米过剩,美国玉米已连续两年大幅低于成本价格运行,国内市场预计还有进一步出清空间。


9月份以来,受华北地区新粮上市、东北地区新粮开收、贸易商甩货影响,玉米现货供应压力激增,华北地区现货价格一度跌破2000元/吨。国庆节之后,伴随华北地区供应压力逐渐出清,市场惜售情绪渐起,现货价格逐步企稳。然而,目前正处在东北地区潮粮集中上市阶段,农户心态较差,深加工企业持续压价,价格颓势未改。华北地区基层购销清淡,也未体现出明显提振。

根据市场调研,2024年东北新作玉米折干至北港成本在2150元/吨,从期货运行区间来说,目前玉米2501合约在2150/吨有较强支撑。回归现货看,当下鲅鱼圈港口国标二等价格在2160~2170元/吨,而华北整体价格区间在2100~2150元/吨,现货价格倒挂,产地压力凸显。

2024/2025年度新作玉米种植面积略有下滑,相关机构给出的2024/2025作物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为4036万公顷,同比下滑1.87%,产量预估为2.72亿吨,同比下滑2.93%。今年新作种植阶段,主产区遭遇较多不利天气,华北及东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减产迹象,但天气因素更多为局部性,整体产量受影响空间较为有限。同时,西北及西南地区种植面积扩张,较大程度弥补了传统产区种植面积的缺失。

从需求端来看,深加工企业消费预估继续增加,不论是Mysteel、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抑或是农业农村部均给出同比增量预估,增长幅度分别在2.5%、2.56%和2.57%。随着产业链继续延伸,工业消费量继续提高,淀粉整体需求呈增量预估。饲料消费今年同样呈现增量预估,生猪价格持续高位,刺激养殖端补栏积极性大增,母猪存栏环比上行的同时,配种率及分娩率都在持续提升,后备母猪料、仔猪料、育肥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带动消费持续向好。

从国内产销格局来看,供应宽松,但需求表现并不差,为何玉米价格仍“跌跌不休”?深层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销格局偏紧,但供需环境宽松;另一个是市场心态的变化及影响。


图为国内进口玉米数量(单位:吨)


2020年以来,伴随临储玉米拍卖进入尾声,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现货从2000元/吨以下攀升至3000元/吨以上。但回归供需面来看,2020—2021年,我国托市小麦投放量超过4000万吨,而2022年稻谷拍卖也在3000万吨附近,2023年受芽麦影响带来的小麦替代高达3000万吨,这些均流入饲料环节,补充玉米消费。同时,自2020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也有所放开,虽配额仍为720万吨,但配额外由中粮进口并通过中储粮拍卖流入市场的进口玉米不在少数。2023/2024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在2400万吨左右,伴随全球玉米价格大跌,内外利润窗口打开,我国进口玉米增量加大。另外,2020年以前,我国高粱、大麦等进口替代品年进口总量在1000万吨左右,2020年以后为了保证用粮安全,年进口量增加至2000万吨,加上国内替代,已完全可以弥补国内产需缺口。近年来国内供需关系并不紧张。

另外,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市场投机氛围较为浓厚,一方面地租价格持续高涨,另一方面市场囤货心理不断升温。2019年,东北地区租地和人工成本大概为6000元/公顷,至2023年达到了15000元/公顷,增长幅度达150%。今年地租成本回落至12000~13000元/公顷,地租泡沫持续挤出,但目前水平仍旧偏高,后续仍有继续挤出的空间。贸易商每年在农户卖粮阶段囤粮,5—9月集中出粮,在高价年份,由于贸易商的积极参与,导致玉米价格错配,玉米上量时价格高,而5—9月价格下挫。目前中下游态度整体谨慎,中间库存也明显下滑,自2023年以来,新作上市后囤粮热度已大幅降温,终端缺乏备货效应,导致玉米价格进一步下挫。目前库存水平已下降至历史低位区间,进一步推动玉米价格泡沫的挤出。


图为饲料企业库存天数(单位:天)


进入2024年四季度,随着泡沫持续挤出,我国阶段性供需矛盾逐步缓和,国家释放出进口限制和增加收储的政策预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但目前全球玉米过剩,美国玉米已连续两年大幅低于成本价格运行,国内市场预计还有进一步出清空间。长周期看,玉米价格有望回落至1800~2000元/吨。

春节前预计玉米期价在2150元/吨附近继续形成强支撑,但鉴于终端备货意愿有限,玉米上方价格同样受限,期现价格在2250~2300元/吨区间有较大压力,建议以区间滚动操作为主,关注收储政策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