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首页 ›  信息服务  ›   行业动态
让“好收成”变成“好收益” 秋粮收购有进度、有力度又有“温度”
让“好收成”变成“好收益” 秋粮收购有进度、有力度又有“温度”
时间:2024-12-03    来源:央视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秋粮收购进入高峰,目前累计收购达到1.2亿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先后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目前已开设收购库点200多个,方便种粮农民售粮。

当前南方地区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4至5成,东北地区粳稻2成左右;华北、东北玉米收购进度2到3成;东北大豆开始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收购进度一成半左右。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稻收购均价每斤1.3元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饲料养殖需求稳步回升,玉米、大豆价格逐步企稳,企业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

寒冬下的收购一线:有进度更有“温度”

最近气温骤降,多地迎来大风、雨雪和寒潮天气,寒冬下的粮食收购面临不少考验。

大雪过后,黑龙江富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雪后粮食收储安全有序进行。在富锦西安粮库,记者看到,粮库仓房和粮垛、粮堆高处的积雪积冰正在抓紧清理,运粮车在工作人员的一一引导下有序入库。

富锦市西安粮库安全部张金龙称:“我们在及时清雪的同时,还加强晒场巡逻管理,定期做好粮食温度、湿度的监控,防止粮堆发生霉变,保障粮食存放安全。”

为减少农户卖粮等待时间,中国供销粮油桦南粮库采用早7点开门、晚10点关门的方式,助力农民少排队、快送粮。记者在这里看到,农户售粮实现登记、迁样、过磅、卸车、结算的全自动化,让卖粮方便又快捷。同时,粮库还提供了帮农户找运粮车的服务,解决了农户找车难、车费贵的难题。

中国供销粮油桦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洪雨称:“共腾挪仓容11.7万吨,计划收购最低价稻谷3.7万吨,调节储备玉米6万吨、贸易粮10万吨,最大程度收购县域内农民手中粮源。”

作为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的执行主体,中储粮集团已完成900多家智能化粮库系统升级。在中储粮临沂直属库和沈阳库,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液压翻板卸车机和全自动提升机,每小时可进仓300吨粮食,效率大幅提升。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中储粮布设60个收储库点,优化布设165条作业线,单日入库能力超4万吨。

中储粮潢川直属库固始分库负责人张劲松称:“卸粮期间采取早开秤、晚收秤和增加收粮设备来尽量减少‘过夜粮’。同时,我们为售粮客户提供口罩、手套等防寒保暖用品,让客户送‘暖心粮’。”

“节粮减损”在行动 守护“粮袋子”

粮食从地头走向餐桌,要经历“产、运、储、加”等环节,降低产后“跑冒滴漏”,每个环节都大有可为。在今年的秋粮收购中,各地探索多种办法,将“节粮减损”落在实处。

“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秋收之后,一些农民习惯将收获的玉米堆放在自家庭院里晾晒。山东德州市武城县今年“上新”一种适合小农户使用的移动式便携烘干机,减少粮食霉变风险。

在武城县武城镇东七里庄村,种粮大户任兆同正在忙活烘干玉米,刚刚购置的这两台移动式烘干机解决了他的晒粮难题。

移动式烘干机体积不大、移动灵活,配备了轮胎,室内室外可以随时移动,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但小身板却有大能量,记者在现场和农户一起进行了实测。

另外,任兆同购买的这两台移动式烘干机已经纳入到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目录中,可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5万余元。同样,在江西赣州,今年这里的水稻周转库、流转仓和烘干塔在当地邮政储蓄银行的支持下建起来了,从田头到工厂,水稻一路上的“跑冒滴漏”大大减少。

大豆集中上量 加工需求高于上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之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监测显示,预计今年大豆产量将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满足更多样的营养供给需求。

大豆油是豆制品消费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中,大豆油比例占40%以上,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在黑龙江桦南县金沙乡前金沙村笨榨豆油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今年新收获的大豆已经“闪亮登场”,开启新的榨油季。

佳木斯市财政局驻前金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曹宇称:“2024年国家政策力度继续加大,我们受益最多,工人只需要轻点几下按钮,就能自动完成物理压榨全过程,也就是百姓所说的‘笨榨’,每天出油量能达到900公斤。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称:“近期,主产省份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用豆企业普遍‘以质论价’。监测显示,黑龙江地区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国产大豆价格已经低于进口大豆,具有压榨优势,企业压榨利润明显好于上年,也好于开秤初期。目前,黑龙江主要油厂均已开机压榨,大豆加工需求高于上年。”

目前,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黑龙江大豆不仅在本土实现就地转化,还“走出”东北、走向全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称:“一颗大豆隐藏着大农业、大食物的风向,几乎涉及到消费的各个场景和领域,目前,我国的大豆消费量维持每年5%左右的增长,大豆的制品和下游的关联产品每年实现了平稳增长,下一步建议完善大豆的产业链,通过推动大豆的加工企业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整合国内的产业链资源,降低大豆的产业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