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 (2012年11月8日以前)1
VW001.015.19830700.001
农村团组织应该坚定不移地围绕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劳动致富、科学致富,在建设富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真正成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
习近平:《下决心把基层团组织整顿好建设好》(1983年7月),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31101.001
搞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保证。
习近平:《基层班子建设是搞好农村工作的保证》(1983年11月1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31218.001
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习近平:《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要靠专门人才》(1983年12月18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208.001
树立社会主义大农业思想,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发展“半城郊型”的经济,就必须摆脱“小农业”思想的局限和束缚,充分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合理的生产和经营结构。第一个方面,种植业要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稳定发展粮食的基础上,下大力量发展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适应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第二个方面,养殖业要开辟饲料新来源,形成合理的食物链,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稳定发展鸡、猪养殖,积极为城市市场提供奶、肉、蛋等副食品。第三个方面,农村工业要大力发展。既为城市大工业拾遗补缺,积极开展来料加工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加工业务,又要发展第二产业,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第四个方面,服务业是很有前途的第三产业。要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积极打进城市,重点发展建筑、劳务、运输、饮食等行业,成为安排农村闲置劳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1984年2月8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302.001
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三大前提下搞农业,这一发展战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生态问题,或者叫农业发展的生态战略问题。在自然规律中,生态平衡规律对经济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关系最为重大。现在,农业经济已不仅是农业生产本身,而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技术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人类的技术经济活动与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联结而成的网络结构。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子还长,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高度节约精神。我们从事地方工作、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有“邑有荒土愧俸钱”的高度责任感,深刻领悟三大前提的战略意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302.002
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
中国的传统农业一直是“五谷农业”,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大概是以此为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变了。在食物构成上,不再总是五谷杂粮,农民饭桌上,肉类多起来了;城市居民兴趣,转向了鱼蛋奶禽;还有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已是山珍野味。从发展趋势看,以植物性为主的食物结构,将重新恢复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当然,这是有别于狩猎时期的更高阶段的动物性食物结构。不仅是食物,人们衣、住、行、用的要求也高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使农业的内容丰富了,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天地广阔起来。
从单一的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一个突破性的战略转变。
大农业发展的实践还证明,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林业、牧业,还要与副业、加工业、商业流通的发展联系起来,其经济效益将以成倍、成十倍的幅度增长。这使农业又向更高阶段发展了一步。农业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不再是仅仅提供原料的传统农业,而已升华为商品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从发展趋势看,乡村工业和商业将在农村经济孕育中迅速发展起来,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联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农工商一体化。
这一发展趋势意义是深远的,缩小以至最后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进程将从这里起步,城市化乡村的大厦也将以此为奠基。
习近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302.003
就一个县来说,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也要研究发展战略:
一是对农工商各业应进行综合研究和整体规划。这项工作应在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把区划成果运用到生产上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上。这是最重要的农业基本建设,是在三大前提下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第一课。
二是站在战略高度切实建立三个体系。建立农业科研生产体系,真正做到用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和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建立农村工业体系,立足本地资源,争取可靠外援,使农村工业稳步快速发展;建立农村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以此为基础,使小集镇迅速发展起来。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一年生产,三年科技,十年教育。一个县没有智力投资,没有自己的科技队伍,是无法搞现代化建设的。
四是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逐步把农村建成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的高水平的文明村,使农村成为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现代文明的集合体,使千家万户成为小康之家。
习近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302.004
更快更好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一要搞好调查。军事上讲知己知彼,搞经济也有一个了解情况的问题。一村之长、一乡之长,或是部门之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家底,搞好内向调查。
要进行县情调查、乡情调查、村情调查,在区划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摸清资源、经济、文化、教育、人才、技术、民俗、传统等各方面的情况,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要进行原料来源、流通渠道、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外向调查。内外结合,才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二要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调查基础上,做好规划,使经济发展有所遵循。根据调查,可以提出几种设想、几种方案,进行优选,相互权衡,然后决定取舍。在选项上,要多一点发展眼光,注意到农村经济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在目标上,要多一些战略思想,立足于一村、一乡,放眼于全省、全国,以至国际市场;立足于现在的基础,放眼于五年、十年和更长时间的发展。制定发展计划要有进取精神,力求有突破、有创新。各项指标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行,力避花架子,不搞假大空。实施措施一定要跟上,讲科学,讲严谨,抓住关键,落在实处,以功力求效益。
三要抓好落实。有了规划,要一步一步抓落实。与先进县份比,我们起步晚了,更要有一种紧迫感。现在形势发展很快,慢一步,差十步,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早抓、抓早。要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抓住经济工作、商品生产这条主线,理乱治本。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各业责任制要及早完成,使农业这一大块稳定下来,活跃起来;商品生产要抓实抓早,早起步,早发展。横向上,抓全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农工商综合经营,都要开创新局面;纵向上,搞集中突破,梳理多种流通渠道,多环节保证渠道畅通,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间顺畅起来。各乡、各村和各个部门都要以“放宽”“搞活”的精神来要求,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从眼下开始,一件一件地把工作做好,一步一步地接近、实现我们的总目标。
习近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做好基础工作》(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40302.005
有人以为种田人不需要喝墨水,搞农业不需要那么多知识,大学生放公社了,认为是屈才,其实知识还不够。法国农场主的儿子必须是农业学校毕业,而且要在别的农场实习过,发给结业证书,才能继承父亲的农场。所以说,种田也要有知识,也讲资格。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这是一门大学问、新课题。且不说农民,就干部讲,也有一个够不够资格的问题,需要加强学习,下功夫学习。现在知识更新很快,要随之不断更新、充实、加强。
习近平:《政治上要敏锐工作上要创新》(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15.19880900.001
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
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我们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是没有多大前途的。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这就是说,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吃山”,要抓好林、茶、果。林业是“一封就成林”。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茶叶是闽东的一大优势,产量占全省的1/4,现在的亩产比较低,提高亩产应该是一个主攻方向,当前重点要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工作。种果也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具有闽东特色的水果应大发展,如霞浦、宁德的晚熟荔枝,福鼎的四季柚,福安的芙蓉李,古田的油柰等。“念海经”除继续抓海洋捕捞外,滩涂养殖也要挖潜力,提高单产;而发展滩涂养殖的关键环节是饲料工业如何与之相适应。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要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资源的加工利用。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以集体办为主,以吸收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调整好农村产业结构,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习近平:《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1988年9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1
闽东的经济建设问题,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基本区情。农业是闽东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势。当然,我们所说的农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大农业。这几年闽东的经济实力有较大的提高,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地发展,农业内部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习近平:《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2
大农业的思路是离不开以工补农和以工促农的。首先,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就没有一定的财政实力,农业的更多投入就成为一个问题。其次,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农副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都需要工业作为催化剂。闽东的工业当然也应当有自己的路子,就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行业结构的关系,着眼于本地资源的加工利用,发展产品适销对路、本地又有相当生产优势的工业。闽东工业的发展前途在于建立稳固的原料供应的基础,不能搞“无米之炊”。
习近平:《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3
闽东过去靠农业,今后仍然离不开农业的综合发展,发展大农业是闽东坚定不渝的方向,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1985年底,福建省委提出贫困地区“三年解决温饱”,地委吸取过去扶贫采取的“穷队无偿贷款”、“千军万马扶持千家万户”见效不大的教训,采取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兴办经济实体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三年扶持,全区脱贫率达87.3%,已有部分人走上富裕道路。这是既看准了又干对了的事情,我们决定再干两年,政策不变,突出重点,上新水平,提高脱贫的标准,增强脱贫后劲。具体措施是一手继续抓千家万户脱贫,一手抓乡镇企业,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抓好十个亿元乡镇的示范建设。路子明确了,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反对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和人浮于事、松垮散漫的习气,提倡满负荷和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今日事今日毕。我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
习近平:《为官一场造福一方》(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4
如何抓住机遇,把闽东林业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林业自我发展能力;以林为主,加强管护,立体开发,加快造林步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林业,把林业发展同粮食生产、出口创汇、脱贫致富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5
要落实好领导干部任期林业目标责任制。这两年古田、屏南等县实行领导干部任期林业目标责任制的效果很好,要推广这个经验,在全区层层落实林业工作责任制,并把它同今年全区重点抓的“五大基地”(用材林基地、油料林基地、名特优商品林基地、毛竹基地和茶叶基地)和“两条线”(沿海防护林体系和以福温公路线为主的公路沿线的造林绿化)的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年终有关县市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立了军令状,就要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习近平:《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100.006
严禁盲目采伐,强化资源管护。过去林业生产“重造轻管,过量采伐”造成森林资源锐减的现象必须彻底纠正。要坚持依法治林,及时查处毁林案件,打击毁林犯罪分子,建立林区生产新秩序。林区乡村要制定乡规民约,充分发动群众,加强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转变单一经营,实行综合开发。在产业结构上,实行“林、茶、果、药”结合;在受益时间上,实行“长、中、短”结合;在林地利用上,实行“套种、放养”结合;在林木结构上实行“乔、灌、草”结合;在经营效益上,求得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转变粗放作业,开发集约经营。在造林的规划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方式,转向按流域、山系相对集中造林;在造林的投资使用上由过去的“撒胡椒面”形式转向以工程造林为投资重点;在造林技术上,由过去粗植滥造转向重视科技,注重质量;在林木树种结构上,由过去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向多树种、高密度、短伐龄、多层次、高效益方向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形成全区造林规划、设计、施工一条龙。
习近平:《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1989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200.001
农业是闽东的优势,过去的发展靠农业,今后仍然离不开农业的综合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农业圈子,跨上综合性商品经济的大农业的新台阶。闽东山地多,但林业基础差,覆盖率和蓄积量都比较低。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方针,把林业置于事关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来制定政策。值得强调的是,食用菌促进了闽东的经济发展,但必须处理好食用菌和其他产业的关系,特别是与林业的关系。食用菌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可以搞林菌挂钩。闽东的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外海捕捞船队建设要引起重视。浅海滩涂养殖要向深度、广度进军,已发展起来的对虾养殖要主攻单产,高档鱼类和贝藻养殖要扩大面积。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200.002
必须搞好农村二步改革,完善双层责任制,进一步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必须在农业的全方位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年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0700.001
要立足于“大农业”的区情。闽东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的大部分是来源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的行业。闽东工业的发展不仅在过去和现在,就是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都离不开农业。所以我们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路,应当是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工业,以发展工业来支援农业。
习近平:《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1989年7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891000.001
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寻求好自己的立足点。
首先要立足于“土”。土生土长,具有浓厚的闽东乡土气息。闽东的乡镇企业是以种、养、加工起步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起步方向是对头的,发展是健康的。立足于山海资源,乡镇企业就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发展的路子就会越来越宽广。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一些乡镇企业对茶、果、竹以及海珍品等山海资源进行加工开发,生产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例如,霞浦县的香辣榨菜,福鼎县的槟榔芋粉,寿宁县的薏米乳精,福安市的香菇松、粒粒橙饮料等畅销省内外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还有一些县对高岭土、叶蜡石、珍珠岩、钨矿、辉绿岩等矿产资源抓紧开发利用,也形成很有市场特色的产品。
其次要立足于“农”,为大农业服务。随着大农业的发展,为农林牧副渔业各业配套服务的加工、储存、包装、运输、供销等类型乡镇企业将会生机蓬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要立足于“特”,在市场“夹缝”中生存与发展。在这方面,闽东已发展了一批化工、机电、电子等企业,闯出了一条路子。比如霞浦县的“松鹤牌”味精,福鼎县的电子元件产品,周宁县的活性炭产品等。但在开办“技术、资金密集型”乡镇企业时,一定要慎而又慎,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只能扬长避短,留强汰弱。
第四要立足于“外”。闽东地处福建沿海,所属宁德、霞浦等县市被列为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近年来,闽东的竹编、蜜饯、食用菌等产品已经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市场。这应当成为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习近平:《困境的突破——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1989年10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1
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如何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这是农村党组织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2
讲凝聚力,必须讲核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的凝聚力的强弱。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3
农村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发展商品经济的事业中,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走共同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党组织一切工作的主旋律,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建设、制度建设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主旋律来“弹钢琴”。党组织必须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和他们的切身利益而斗争的坚强核心,使广大农民群众从实践中得出共识:“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4
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在农村村一级,有党支部、村委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组织、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种组织,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党支部是领导核心,这一格局只能坚持和完善,不能动摇或削弱。
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保证上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5
我们的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是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村民自治不能脱离党组织的领导,不能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只有依靠党的领导,才能真正体现村民的意志,才能实现村民自治,才能保证村民自治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发展。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6
确立农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要在发挥好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村委会、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组织各自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密切配合,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好比一个大合唱团,党组织必须能当好这个合唱团的总指挥。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7
纯洁队伍,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当前我们必须把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抓好党支部成员的选拔和考评,党支部成员应是农村中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工作能力,在群众中威望较高的优秀分子,要尽量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性强、有事业心、能吃苦耐劳和有奉献精神、为人正直公道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中来,对那些丧失表率作用的成员要适时、果断地进行调整。
要提高党员的素质。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个细胞。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是通过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具体体现的。
许多党员的实践证明,贫困地方的党员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善于探索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带头人,才能真正带领人民群众去脱贫致富。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8
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09
我们应及时疏导,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向山海开发,进行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农村经济上新的台阶。
习近平:《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10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必须解决好方向问题。
我认为在现阶段乃至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要让城市全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较好选择是:从空间说,提倡就地消化,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从方向说,侧重于大力发展大农业,推进山海开发,鼓励富余劳动力因地制宜转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同时,也鼓励兼业经营,如运输、饮食服务、服装加工等。
习近平:《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100.011
我们要把劳动力开发工作纳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使之健康、有序地进行。当前,我们要认真解决劳动力开发中的三个问题。
一、富余劳动力开发的开放性同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对立。
必须加强农村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破除狭隘、保守的旧思想,树立改革开放的新观念,增强商品、价值、效益、竞争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者勃发出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多方面开拓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条件。
二、富余劳动力有组织的开发同部分外出农民盲流的对立。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计划指导和组织引导。一是进行信息引导。由地区和县、乡劳动部门主动与省内外一些用工单位联络,搜集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向想外出的农民发布。二是指导兴办经济实体。坚持乡(镇)、村、联户、个体“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方针,采取集资、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兴办村办企业与家庭工业。三是组织富余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一些乡村已经出现了农民自愿组成的购销组织或个体商贩。各级行政部门和商业部门要加以指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解决“盲流”问题,还必须及时制定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长远规划和有关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对劳力转移的流向、流量、流速进行调控,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综合管理,防止各种副作用的产生。
三、农村流出的劳力“低素质”与流入单位“高素质”要求的对立。
我们一定要进行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进行就业前的针对性培训,努力把现有的富余劳动力培训成为具有一定技术知识的合格劳动者;二是加强战略性的培训,重视智力投资,兴办各级职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努力把富余劳动力培养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
总之,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要求,也是闽东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这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使之沿着“稳步、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1
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什么是大农业呢?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小农业是满足自给的自然经济,大农业是面对市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2
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化涉及到观念的转变。第一,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第二,过去也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但追求的只是单体的经济效益。现在讲综合发展,则是要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新农业效益观替代了单体经济效益观。第三,过去的小农业满足于自给自足,现在的大农业则要面向市场,追求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农业商品观念替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3
搞好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要在这三方面制定总体的配套方案。要用好各种资金,增加对粮食生产的重点投入;要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在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要建立一批有适度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重视抓好粮食产后的流通工作,建立和健全流通渠道,使流通与生产相适应,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4
我们很有必要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从两方面重新肯定和认识家庭承包责任制。
一方面是摆正“统”与“分”的关系。所谓“分”,就是以家庭为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所谓“统”,就是以基层农村组织为依托,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从本质上说,“统”与“分”是相互关系的,不是相互排斥的。不能一说“分”,就排斥任何形式的“统”;一说“统”,又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分”。正是这种“统”与“分”的结合,构成了目前农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营体制的基本形式。总之,无论讲“统”还是讲“分”,都不是重新束缚生产力,而是要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不是收回农民的自主权,而是使农民更有效地行使自主权。
另一方面就是如何继续稳定、完善、发展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制包括家庭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既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点,又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层次的作用,都不能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体制的整体效益。
加强集体经济力量,目的在于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一是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机、水利等技术装备和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二是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按照国家计划因地制宜种植作物;三是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生产、科技、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销售等);四是把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的事管起来,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地发展。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5
农业的多层次开发,就是要我们把眼光放得远些,思路打得广些。即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山地来说,就有林、茶、果、牧地多层次的利用问题。有的地方开创“绿色工程”,这就是一条好经验。所谓“绿色工程”就是依托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协作。
我相信,搞好闽东的农业深层开发,将会产生多种积极效应:有利于改变农业生产的不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只要我们把农业的深层开发搞好了,我们就有资格说:闽东是农业生产的落后地区,却也是农业生产潜力极大的地区。
通过多层次、深层次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资源开发为主逐步转向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内涵型生产为主;二是以产量型生产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出口型、创汇型生产为主;三是以小商品生产流通为主转向以大批量生产、大范围流通为主。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6
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开发、利用原来不能利用的资源。例如,我们有那么多的海涂,能不能依靠科技的进步把它变成我们重要的土地资源?!依靠科技的进步,还可以使现有的资源利用得以延伸。这包括使潜在资源优势变为现实资源优势,使资源产品变为资源商品,使资源的初加工变为精深加工,使资源的一次增值变为多次增值。比如,毛竹是我们的一大资源,我们不能单纯出售原竹,而要发展笋罐头、竹编工艺品和制品,实现综合利用和多次增值。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7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节约要素的投入。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品种改良、栽培管理和施肥技术上。首先,改良后的新品种,可以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或少量增加的情况下,使产量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次,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解决原来生产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并节约工本。第三,先进的施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8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生产多了,销不出去,就会影响农业再生产的积极性。比如,有的地方有丰富的生产鲜活产品的资源,但当地市场却十分有限,因此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如果我们采用保鲜包装,就可以把鲜活产品运出去,从而扩展它的市场。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品位,提高它在市场上的竞争的能力。这也是扩展销售市场的一个方面。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09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农民的生产水平。1968年我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的时候,只不过是在全村搞了沼气化的科技活动,但却尝到了推广科技进步的甜头。家家户户煮饭不用柴,点灯不用油,乡亲们那种喜悦的笑容至今宛然在目。实践证明,科技与政治是紧密联系的。科技搞上去了,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了,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10
科技兴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科技先导,配套服务。科技兴农,不仅是农业和科技部门的事,而且是全党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
科技兴农必须以教育兴农为基础,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当前应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11
大农业从本质上讲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农民不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提供耕、耙、播、收、植保、灌溉、技术指导以及农药、化肥、柴油、良种等生产资料供应方面更多更好的服务,而且要求在产前、产中、产后从信息、信贷、加工、运输、储藏等方面提供系统的服务。要通过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子,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来促进大农业的进程;通过传统的农技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
大农业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于大农业不应该是随意性的,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服务手段不应该是简单化的,而必须是配套的。
我们要建立起政府对农民负责的制度。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项目,县、乡、村应从实际出发,层层明确任务指标,签订上对下的承包合同,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我们不仅要求农民、农村做到什么,而且必须规范各政府部门应该服务什么;不但要把农民的生产任务和贡献“量化”,而且必须把各级各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职责“硬化”。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400.012
在扶贫中,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否则,整个扶贫工作将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强大的动力,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就有丧失的危险。
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只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必要补充,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体。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了,不但可以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发挥调节作用,防止两极分化。
发展集体经济实力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的必由之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与农业的振兴是相互依存、荣衰与共的。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势必促进农副产品的增值,从而推进山海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也会加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使农村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发展集体经济实力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挖掘发展家庭经营的潜力,这就必须不断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越性。
集体经济实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后盾。只有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地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习近平:《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1990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15.19900700.001
农村市场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农村市场“化”不起来,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农村改革和发展自然也不会有大的进展。在世纪之交,大力加强农村市场化建设,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2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阶段性变化的新形势下,着眼于新世纪的农村改革和发展,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改善国家对农村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有序和规范的农村市场秩序为重点,以正确引导和帮助农民安全、顺利进入市场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市场,将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国外市场连接和融合起来,形成统一大市场,并不断增强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市场化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3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结合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市场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市场化建设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性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方面,有利于缩小和弥补当前农村市场发育滞后于城市市场建设的差距,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完备性的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有利于农村向城市市场与国际市场输出更多的农副产品及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科技优势与信息资源及时传送到农村,有利于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4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沟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标应是能更加有效地与城市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相沟通、相联系。在市场开拓问题上,农产品市场应着眼于城市、工业产品市场应着眼于农村。这是因为就城市工业而言,全国12亿人口有80%在农村,农村是它的最大市场;就农业生产而言,农产品除了在农村内部总体上的自产自销之外,重点是销往城市,而且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能带动和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因此,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要以城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为重点,以联系广大农村的市场网点建设为支撑,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相配套,形成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确保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物畅其流。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5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完善农村市场机制是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农村市场机制是在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农产品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因素互相制约、互相适应、自行协调、自行组织的有机体系,也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只有真正建立健全了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称得上“真正确立”。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机制,就要拆除市场壁垒,理顺价格关系,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商品的自主交易和自由流通;对供销社等原有国合流通企业,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竞争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充当农业产业化组织的龙头企业,并在城市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形式;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国家经济立法,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纠正那种不顾市场信誉、做一锤子买卖、竭泽而渔的不良做法,依法治“市”、依法兴“市”。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6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为农业参与市场平等竞争提供政策保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以保证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参与市场竞争,更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保护,诸如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引导竞争和加强保护双管齐下的原则,通过建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护价和专项储备制度、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统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进出口制度、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农村费改税、改造农村电网、降低农村电价和鼓励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等等政策措施,保证农村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7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引导和帮助农民安全、顺利进入市场。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民进入市场,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有利于克服家庭经营的狭隘性,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抗击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有利于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市场效益;有利于抵制外部垄断、减少依附、公平竞争,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广大农民尽快进入和适应市场。要组织农民安全进入市场,首先要教育农民改变以生产为主的产品经济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商品经济观念,学会市场分析,按照市场供求变化,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不盲目跟风生产。其次,要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千家万户提供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和信息、良种、技术、资金、物资、加工、贮运、推销等系列化服务。再次,要大力发展流通组织,特别是要注意帮助发展以农民自己为主体的流通组织,为农民进入市场搭桥铺路。这些流通组织可以是由从事营销和贩运的专业农户组织、形成的专业性的流通组织,也可以是90年代以来各地普遍实践的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是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19900700.008
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商品化程度低和市场规则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抓信息,保持供求平衡稳市场。要通过逐步建立能够和全国农产品市场联网的信息网络,产品信息上网或进入电视,提前从生产环节入手抓好农产品市场流通。二是抓名优产品,利用品牌占市场。要树立品牌意识,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的名特优品牌,切实提高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三是抓转化,延伸产业拓市场。要积极引导农民一方面大量发展养殖业,把粮食过腹转化为肉、蛋、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将初级农产品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制成品,使收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四是抓保鲜储运,把握时机揽市场。要组织力量对名特优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使农产品能够“反季节”。
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选自《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
VW001.015.20020800.00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和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工作新机制?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即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的工作,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2
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行动。南平市通过下派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引导和组织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嫁接传统农业,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下派干部在农村办起了各种类型的文化科技学习班、计算机培训班、农民夜校,建立了图书室,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广泛传播党的声音、科学精神和现代文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下派干部在村里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办公益事业,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较好地实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由此可见,南平市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3
选派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工作难题的有效措施。南平市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和转移,形成了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落实上级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许多过去不落实的事情落实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落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许多农村工作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4
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干部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过去长期使用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派工作队或工作组驻村帮助工作等具体工作方法,越来越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南平市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做法,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仍属于干部下基层抓工作的范畴,但又有着明显特色:它不是以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为目的,而是运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来努力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问题;它不是为完成突击性、短期性工作任务而采取的一时之策,而是以一个较长的工作周期来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两点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机制,是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尝试。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5
开创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局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不少地方会议没少开,文件没少发,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的口号年年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年抓,但仍然收效不大。其中根本原因之一,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农村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对现有的农村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和创新并不是要抛弃过去的一切,“另起炉灶”,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已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环节进行改革,使之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机制。南平市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派出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流通助理三支队伍,齐心合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对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6
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以有效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着眼点。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三大现实难题”和“五个深层次矛盾”。所谓“三大现实难题”,是指“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即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往哪里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往哪里转移。所谓“五个深层次矛盾”,是指经济体制转轨中土地家庭承包与分散经营的农民难以进入市场的矛盾;建立统一市场与农产品和农业要素市场长期被严重分割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与农业弱势地位引起的竞争不平等的矛盾;市场经济利益机制与市场中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及不同市场主体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游离于市场经济发展之外的矛盾。南平市正是紧紧围绕这些关键问题深入探寻解决的方法,才在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必须坚持以有效解决农村市场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着眼点,否则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创新不仅难以取得进展,而且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0800.007
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要注意从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目标任务、运行方式、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南平市在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中,针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派出了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流通助理三支队伍,明确了他们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理顺了三支队伍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例如,明确由各级组织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管理、监督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流通助理的下派工作,在市、县两级成立由农委、科委、林委、人事局、农业局等单位参加的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组织、协调、指导、考核和管理;明确规定下派干部保留其干部编制和原职级、福利待遇,不转行政关系,职务(岗位)工资在下派期间优先上浮一档,对下派期间表现突出、政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等等,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有力地保证了三支下派干部队伍的工作顺利运转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做工作。南平市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的工作,是对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继续深化这一探索,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就一定能够在开创新世纪农村工作新局面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习近平:《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选自《求是》,2002年第16期
VW001.015.20021228.001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研究一些政策性问题,抓好导向。
一是鼓励农民进城,推进农民非农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的效益不可能很高,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到城市。所以,要研究农民进城务工居住的政策。总的导向是,要放开城市准入条件,方便农民进城,对农民一视同仁。同时,千万不要急着收回他在农村的土地,不要急着拆他在农村的房子。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深刻教训,他们致命的“城市病”就是城市贫民窟,其主要成因就是有一些农民聚集在城市,变成了城里的“绿林好汉”,成为政治上、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农民进城务工居住,将来是不是在城里,这很难说。一个人的脱胎换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改造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许多传统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是从小养成的,不可能一进城一下子就改变了。因此,城市化问题决不是简单的非农化问题,还有一个农民变市民的养成教育问题。要仔细研究引导农民进城的办法,让农民这边进得来,那边回得去,来去自由,左右逢源,有进取之路,无后顾之忧。
二是培育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城市化要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城镇以及小城镇和新农村多层次推进,使更多的人住在城镇以上的单位。农村城镇化,首先要高起点规划,避免“镇镇像农村,村村像城镇”。同时要严格执行规划,避免“建筑现代化、环境脏乱差”。现在很多地方恐怕不是规划的问题,而是不执行规划的问题。农村城镇化,并不是村村都要城镇化,还要根据村庄的布局,有的发展为中心镇,有的建设成新农村,有的则逐步萎缩。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关键体现在质量上,规模上的大小不要刻意追求。将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城里,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
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要深入研究农村公共设施投入不足、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手段,保证农村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管理工作跟上新形势的需要。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的交通和给排水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要发展农村的公共服务,服务业不能全部都针对城市,首先要把农村医疗服务搞起来,同时要搞好农村文化、体育工作,以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生产效率上不去,而是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应当是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业市场化。要培育一批市场对路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成为农民利益的共同体。要按照建设“绿色浙江”的要求,通过全过程监控,抓好食品安全,防止“餐桌污染”,并推动农业及其他产业向生态方向发展。
习近平2002年12月28日在浙江省金华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21228.002
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地流动。要结合推进城市化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在继续搞好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把扶贫的重点转向下山脱贫和异地致富。扶贫资金要向这些方面倾斜。城市化的关键是化农民为市民,要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入镇,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现代文明。
习近平2002年12月28日在浙江省金华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21230.001
衢州有生态优势和传统农产品优势。衢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1%,钱江源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衢州有23个农产品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97个农产品被评为省优质名牌产品,7个产品获国家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标志,4个品牌的茶叶获有机茶认证。衢州有15个中国特产之乡,如江山是“白鹅之乡”,衢县是“椪柑之乡”,常山是“胡秞之乡”等。这些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是衢州独特的优势。要发挥这些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每个地方都培植几个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着力点;要坚持绿色导向,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储运、流通、消费实行全程监控,努力解决“餐桌污染”问题,要借助科技力量,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单位种植(养殖)面积产量和农业净产出;要革新经营模式,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要构建产销阵地,实施名牌战略,争取山窝里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习近平2002年12月30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113.001
根据我省效益农业发展的实际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用先进科技和先进文化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农产品加工营销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效益农业产业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水平,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中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要引入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走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监控,着力解决“餐桌污染”问题。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强农业的科技、信息、金融等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加强水利、标准农田、现代农业设施等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保护好耕地,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2003年1月13日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321.001
在农业领域,把我省丰富的山海资源和发展效益农业的优越条件,与上海发达的城郊型、都市型农业基础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联手发展生态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
习近平2003年3月21日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410.001
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要以规划为龙头,以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块状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带动,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2003年4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808.001
从丽水情况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把推进城市化与鼓励农民下山脱贫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实行“内聚外迁”,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增强丽水中心城市的功能,实行“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搞好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加快园区的整合,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城市的新组团。结合全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和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加快下山脱贫步伐;组织实施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力争到2007年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总体小康。
习近平2003年8月8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808.002
丽水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围绕生态做文章,充分利用丽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一品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八大农业支柱产业为重点,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习近平2003年8月8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0924.001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和管理城镇建设的基本手段。规划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城镇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搞规划要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造成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前人修路建房、后人挖路拆房。农村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一样,都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城镇建设规划那样重视农村建设规划,一次性搞好,量力而行建设。规划要搞招投标,避免千人一面。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在实施村庄整治和建设中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各地在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时,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衔接好,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做到村庄内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体现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充分发挥专业设计人员的作用,广泛听取县乡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要充分考虑乡村特色,体现山区、丘陵、平原、城郊、水乡、海岛的特点,贯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规划理念,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区域的经济特色和文化特色,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遗迹,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规划贵在坚持、重在执行,各地一旦依法通过了规划,就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习近平2003年9月24日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31219.001
农村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农村卫生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全省公共卫生建设的成败得失。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民卫生服务条件,着力解决缺医少药问题。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农村卫生工作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有钱看病”问题。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增强农村居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要坚持筹资标准、额度和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健全筹资机制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真正受益。二是“有人治病”问题。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每个乡(镇)政府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卫生院,使其切实担负起辖区的预防保健职责,依法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和信息收集、报告工作,协助做好卫生监督和流动人员卫生管理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总结推广开化县驻村医生服务制度等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典型经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组织城市医疗单位定期到农村巡回医疗,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努力使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有人管事”问题。县、乡政府和卫生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职责,把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切实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切实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执法,确保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2003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卫生厅和小营巷调研基层卫生工作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104.001
从浙江经济社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看,当前有六大新趋势需要我们认真把握:
第一,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发展的关联度加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农业的发展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窠臼,走以工促农、以商活农、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第二,从城乡结构看,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的比重明显提高,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乡间发展的关联度加大,城乡联动发展的格局初露端倪。农村的发展必须跳出就农村论农村的窠臼,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第三,从就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就业规模扩大的关联度加大,城乡分割的就业格局正在打破。农村劳动力就业必须跳出离乡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窠臼,走以培训促转移、以改革就业制度促转移、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
第四,从区域结构看,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地区分工与合作方兴未艾,区域间发展的关联度加大,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正在努力创造条件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走科技先导、山海协作、生态建设、跨越发展的路子。
第五,从社会结构看,城乡生活方式快速变革,城市文明迅速向农村辐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加大,文教体卫、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就经济论经济的窠臼,走经济社会协调、城乡社会事业统筹的发展路子。
第六,从体制结构看,城乡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宏观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农村发展与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关联度加大,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必须跳出城乡改革分割推进的格局,走城乡改革配套互动、协调推进的路子。
习近平2004年1月4日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200.001
浙江改革开放以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重视“三农”问题,不脱离农业抓工业化,不脱离“三农”抓城市化,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从一定意义上讲,浙江步子快主要是农村发展快,浙江经济活主要是农村搞得活,浙江人民富主要是农民率先富。
习近平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的发言,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200.002
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一是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优化城乡产业布局的要求,把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是整体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新格局。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全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到2010年争取培训1000万农村劳动力。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体制、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就业政策,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并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整体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形成城乡建设互动共进的新格局。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支持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使其成为吸纳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发挥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中心村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四是整体推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着力形成先富带后富、区域协凋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大力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三大工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口协作,引导鼓励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和区域内城市及中心镇转移。
五是整体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加快建立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一体、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整体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解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等问题,积极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
六是整体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深化征地、户籍等城乡配套改革,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村公共服务。
习近平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的发言,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330.001
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生产主要是定指标,压任务,靠的是政府行政命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去的这一套行不通了,不能采取强迫命令、催耕催种、低价平调的办法来解决,要探索新的办法。特别是对于我们浙江来说,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劳动力成本高,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如何既巩固抓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的成果,又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还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多种粮食,从种粮中真正得到实惠;如何从政策层面,引导土地的合理流转和粮食的规模经营;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选育和引进良种,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何搞好“订单粮食”,培育粮食市场体制,相对稳定市场粮价;如何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
习近平2004年3月30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研究粮食问题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409.001
我们对于粮食问题必须审时度势。任何时候如果不审时、不度势,就会宽严皆误,把握不住分寸。过去,全国风调雨顺,粮食生产稳定,总量充裕,一度“卖粮难”成为各地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问题。那时我省吃外省的粮食,有利于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为产区腾出销售空间,解决“卖粮难”问题。现在形势变了,全国粮食问题突出起来,有的外省自己也不够吃或者惜售了,我们买他们的粮已不容易。一是外省未必有粮卖给你;二是即使有粮,未必能按照“订单”如价如数卖给你;三是即使卖给你了,也未必能迅速运进来。如果说,过去我们主销区的粮食安全是建立在全国粮食大形势的基础上,现在全国大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应跟着变,必须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和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正如中央所指出的那样,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我们浙江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必须立足自身,练好内功,千方百计提高浙江的粮食自给率。
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论,运用辩证法,把保证粮食生产和供应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认真而不是敷衍地、严肃而不是轻率地、务实而不是浮躁地抓好这方面工作,以万分重视的态度、千方百计的努力,精心调控全省的粮食生产和供应,确保2150万亩力争26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确保160亿斤争取200亿斤粮食生产总量,确保新增10亿斤共达到45.5亿斤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全省粮食市场的稳定。
习近平2004年4月9日在浙江省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409.002
粮食生产退易进难,粮行米市必须稳定。浙江的种粮潜力来自制止抛荒,来自科学种田,来自规模经营。当前特别要重视政策引导、科技推动和市场调控,依靠这三个方面的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习近平2004年4月9日在浙江省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409.003
“三农”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利益,而且事关全局发展,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就是说,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要跳出“三农”抓“三农”》(2004年4月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15.20040419.001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还在扩大。如何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2004年4月19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VW001.015.20040630.001
要创新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公开选拔、“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办法,切实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培训、岗位轮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压岗锻炼等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上下功夫。
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习近平2004年6月30日在纪念建党83周年暨表彰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729.001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途径。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
习近平2004年7月29日在浙江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729.002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大战略,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城乡规划为先导,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和人口空间布局,努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地区差别,力争与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2004年7月29日在浙江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806.001
这些年来,随着浙江城市化的推进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有数百万省内外民工来到我省各地城镇打工,民工作为城市之友,现已成为推进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和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家政服务离不开民工,社区保安工作离不开民工,服务业离不开民工,特别是在我省的建筑行业中,民工更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广大民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流汗出力,撑起了城市建设和服务行业的一片蓝天,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终究要成为新的市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善待民工,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们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平等相处的氛围,决不能对民工有任何歧视。
各地、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爱和善待广大民工,积极为广大民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努力为他们解决家庭居所、子女就学、个人婚恋等实际问题。当前,特别要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对在高温条件下坚持一线作业的民工,要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暑药品和清凉饮料等。同时,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高强度作业,确保民工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教育和引导民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防暑降温和保健能力,注意劳逸结合,吃好、休息好,注意身体健康。
习近平2004年8月6日在考察西湖文化广场建设工地慰问农民工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823.001
在农村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按照“三级联创”要求,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选好致富带头人;千方百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使基层党的工作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2004年8月23日在甬温绍舟台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0824.001
要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基层文化内容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丰富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妇女、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民工的文化生活。要根据《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对城乡基层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整治,特别是要整治好演艺娱乐场所、网吧等服务营业场所、出版市场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习近平2004年8月24日在浙江省绍兴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1223.001
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打破二元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探索。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给中国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道路。而这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能叫全面小康,怎么能叫现代化呢?城乡一体化要协调好,城乡一体的人员流动、布局、社会发展等问题都要规划好。
习近平2004年12月23日在参加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VW001.015.20041228.001
“两个趋向”的思想观点,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
习近平2004年12月28日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